武汉:新增快递配送车全部为新能源
电车资源近日获悉,5月19日,武汉市政府公布《武汉市全面深化建设“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将武汉建设成为国家中部地区快递规模最大、效益最佳、安全保障最优、服务满意度最高,以及业态最为绿色、创新、智慧、多元的“中国快递示范城市”。
《方案》明确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武汉将支持快递末端服务设施进入高校、住宅小区、商业楼宇、工业园区等,建成覆盖15分钟社区生活圈以及住宅小区的智能末端配送体系。扎实推进“关爱快递小哥”系列工程,建设2个快递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快递员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次。
实施智慧物流驱动工程。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契机,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城市配送、供应链协同等三大平台。优化城市物流配送车辆通行管理和服务,放宽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交通管制。到2022年,力争主要品牌快递分拨中心80%实现自动化分拣作业,快递新能源车辆保有量达到500台,智能快递示范区建成运行。
鼓励快递企业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电动车和满足更高排放标准的燃油汽车,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到2022年底,建成快递绿色示范网点100个,绿色示范分拨中心10个。循环中转袋使用95%,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的快递网点达到100%,新增和更新的邮政快递配送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达到100%。
原文如下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武汉市全面深化建设“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5月7日
武汉市全面深化建设“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61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快递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6〕64号)精神,全面巩固武汉“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建设成果,促进现代快递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邮政强国建设行动纲要》的部署,推动我市快递业与城市发展深度共融共创,发挥快递业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优化发展环境、深化产业协同、提升服务质量、推动绿色发展、强化科技应用,有效发挥快递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提升的重要作用,将武汉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国家中部地区快递规模最大、效益最佳、安全保障最优、服务满意度最高,以及业态最为绿色、创新、智慧、多元的“中国快递示范城市”。
(二)发展目标
1.行业发展保持稳中向好。到2022年,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8亿件,年均增速保持20%以上;快递业务收入达到18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15%以上。快递业务收入占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突破1.5%,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大幅提高,支撑网络零售额达到1650亿元,主要发展指标在全国排名实现移位争先。全行业就业岗位达到5万个,年均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以上。
2.服务能力全方位提升。到2022年,快递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电子商务、车辆租赁、人力资源外包、咨询培训等上下游产业衔接更加紧密;消费者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得以满足,申诉处理满意率达到99.5%以上,服务质量满意度位列全国前十名;分拨中心自动化率超过80%,推动寄递安全“三项制度”在全行业落实率达到100%,市邮政业安全中心常态化运行,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快递乡村覆盖率达到100%;快递末端标准化网点超过1000个、邮政快递综合服务站超过3000个、智能快件箱超过1万组,形成具有城市特色的末端投递网络;落实“人才强邮”战略,实现行业人才教育培养5万人次。生态环保工程全面落地,“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到95%,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到80%,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95%,设置国家标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的邮政快递网点达到4000个,邮政业生态环保主要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行业逐步实现国际化、定制化、绿色化、集约化、人性化、智能化、标准化,引领国家中部地区快递业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聚力产城融合,开拓快递业发展新空间
1.优先发展“双枢纽”航空货运网。推进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T2航站楼改造等机场扩容工程,加快航空物流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武汉天河机场、鄂州机场运营合作对接,加速构建国际及地区航线网络,协同构建国内全货机航线网络,巩固武汉天河机场中部地区国际门户枢纽地位,推动鄂州机场建成一流航空货运枢纽。(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邮政管理局,武汉新港管委会,湖北机场集团,各相关区人民政府〈含开发区、风景区管委会,下同〉)
2.突破发展“两廊”支撑多式联运网。加快补齐联运转运衔接设施短板,继续推进高铁、地铁进机场,铁路进港区、物流园区。加快阳逻港、汉南港等疏港铁路公路建设,以及武汉天河机场与鄂州机场之间快速通道建设。加快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巩固提升武汉北部地区多式联运走廊能力。推进阳逻港集装箱水铁联运二期工程建设,加快形成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沿江捎带的航运新格局。加紧谋划我市南部地区多式联运走廊布局。积极发展高铁快递物流,深化铁路与快递企业合作,推广“高铁极速达”“当日达即送”等多种快递服务产品。(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邮政管理局,武汉新港管委会,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各相关区人民政府)
3.完善发展“三级节点”城市配送网。按照“一级节点重辐射、二级节点重接驳、三级节点重覆盖”的原则,充分利用商贸、供销、邮政等现有终端网络,增强城市末端配送服务功能,完善以城际转运分拨中心、城区公共配送站、社区末端便利店等网络配置为支撑的城市三级配送网络,构建城乡高效快递配送综合体系。(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邮政管理局,各相关区人民政府)
(二)聚力产业协同,抢抓快递业发展新机遇
1.推进快递与电商协同深化工程。重点在武汉临空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范围规划建设快递功能区,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快递物流,构建以武汉为中心,辐射全国大中型城市、国际主要城市的国际航空快递物流中心和国际快件转运中心。在东西湖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快递企业总部、地区总部和全国性、地区性快递分拨集散中心。在汉口北综合物流园、东西湖综合物流园、金口物流中心、常福物流中心等建设生活服务型电子商务快递物流产业基地。依托本市其他重点物流园区,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快递物流。到2021年,全市电子商务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及园区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快递物流节点布局更加优化,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电子商务物流末端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智慧快递物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更加高效协同。(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市商务局,武汉新港管委会,各区人民政府)围绕生鲜、餐饮、农产品、日用品等领域,推动传统零售和渠道电商整合资源,大力发展社区电商、生鲜电商、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推动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提升冷链配送能力,支持冷链仓储制冷预冷技术、“平库转立库”等改造升级;推动冷藏保温车辆标志化管理,实现车辆便利通行。补齐城乡冷链物流短板,支持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引导企业扩大冷藏车运力规模。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搭建产品流动和可溯源性信息平台。推进武汉盒马鲜生运营中心、顺丰武汉电商产业园、多米武汉网商总部科技园等项目建设。到2022年,力争全市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20%左右。(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市邮政管理局)
2.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将快递业纳入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快递设施网络布局。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抓紧落实交通运输领域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强化资金支持,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快递业。将农村快递发展纳入当地民生工程和农村物流体系规划。结合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邮政快递行业实际,引导和鼓励快递企业通过邮快合作、交邮合作、快快合作等多种方式,健全村级快递服务体系,提升快递服务水平。鼓励以“互联网+寄递”新业态模式提供农村快递服务,引导更多具备条件的快递品牌加入服务农村电商发展行列。充分利用农村各类社会服务网点,推进全市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网络体系建设。鼓励快递企业在街道(乡镇)设立分支机构并向村延伸。引导社会资本和传统零售企业加快推进村级零售网点建设,提升村级网点电商服务和配送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大冷链车辆、可循环生鲜保温箱等设施设备在乡村市场应用力度,发挥邮政快递综合服务站的作用,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力争打造出年业务量超千万的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供销合作总社、市交通运输局,各相关区人民政府)
3.推进“快递进厂”工程。鼓励快递业拓展制造业业务,引导快递企业在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制造业集聚区建设集约共享、智能高效的快递物流基础设施,提供专业化快递物流服务,打造一批入厂物流、“仓储+配送”一体化、“订单末端”配送、“区域性供应链”服务、“嵌入式电子商务”等代表性项目,实现与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制造、营销各环节协同发展,建成服务“武汉制造”的海内外运输通道。引导快递企业与制造业领域相关物流服务商开展合资合作,打造分领域、专业化的综合供应链服务。鼓励快递企业深入了解制造企业物流运行特点,承接更多的快递物流外包服务,提升生产效率和合作粘性。支持快递企业联合制造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基础设施、装备和作业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引导会展物流发展,鼓励本土企业与国内外龙头企业合作,打造专业服务品牌。(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快递行业协会、相关企业)
4.推进“快递出海”工程。立足武汉产业基础和科教优势,通过政策、资金和技术扶持,提升快递行业跨境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形成一批知名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打造全国实体经济与跨境电子商务深度融合示范基地。进一步拓展国际物流通道,建立武汉始发终到的海、陆、空国际直达物流通道网络。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物流,完善跨境电商仓储物流中心和集中监管场所布局,强化武汉经开综合保税区、东湖综合保税区、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等3个综合保税区之间的业务联动。加快邮件快件集散配送中心建设。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自建或者共建海外仓,并使之成为集物流仓储、展示展览、产品体验和售后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线下综合服务平台。到2021年底,累计引进、培育30个以上跨境电子商务龙头企业,集聚跨境电子商务企业3000家以上,打造优质特色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5至8家,实现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交易总额每年增速保持100%以上。设立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100处,引进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5万人以上。(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武汉海关,市快递行业协会、各相关企业)
(三)聚力基础支撑,激活快递业发展新动能
1.实施末端设施提升工程。优化快递末端总体布局,完善基础设施,补齐民生短板。将末端网点、智能快件箱、智能信包箱等智能快递服务设施纳入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范畴。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支持快递末端服务设施进入高校、住宅小区、商业楼宇、工业园区等。完善城市末端配送体系,将老旧小区智能配送设施改造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设施范畴,新建小区智能配送设施纳入公共建设配套规划,推动现有乡镇物流集散点升级改造,建成覆盖15分钟社区生活圈以及住宅小区的智能末端配送体系。到2022年底,实现智能快件(信包)箱总量突破1万组,快递格口总数超过100万个,校园邮政快递综合服务点覆盖率达到80%。(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保障房管局、市商务局,各区人民政府)
2.实施标准化末端网点创建工程。推动快递服务标准化升级,将网点标准化建设与放心消费创建、平安寄递创建、车辆管理、市场监管行政执法、诚信体系建设、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等工作紧密结合,提升快递服务公众满意度。到2022年底,支持完成1000个标准化末端网点建设。(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
3.实施智慧物流驱动工程。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契机,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城市配送、供应链协同等三大平台,建设智能交通枢纽、数字物流园区、智能仓储集配中心、智能快件箱等四类终端,促进物流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开放,降低物流信息成本,提高仓储、运输、分拨配送等物流环节智能化水平。鼓励物流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网络货运、共享云仓、分时配送等新模式新业态规范发展。搭建市级物流设施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铁路、水路、公路、航空、邮政等物流信息交换节点,实现物流要素资源信息化。实施物流智能化改造,支持花山港5G智慧港口,国药、九州通医药物流智能库,京东“亚洲一号”无人仓等智能物流项目建设。鼓励物流服务创新,发展网络货运、共享云仓、分时配送等新模式,支持“物易云通”“云上多联”等物流平台项目建设,实现企业、设备、需求等供需信息对接共享。优化城市物流配送车辆通行管理和服务,放宽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交通管制。到2022年,力争主要品牌快递分拨中心80%实现自动化分拣作业,快递新能源车辆保有量达到500台,智能快递示范区建成运行。(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武汉新港管委会,各区人民政府)
4.实施人才队伍培养工程。组织快递员技能竞赛,加强快递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快递工程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畅通快递行业人才发展通道,增加中高端人才供给。建立快递企业与高校合作平台,加强产、学、研、用等深度合作。扎实推进“关爱快递小哥”系列工程,深化对快递从业人员权益保护和联系服务工作。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在相关评比中积极推出武汉优秀典型人物。到2022年底,全面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建设2个快递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快递员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次,行业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000人。(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团市委、市总工会)
(四)聚力治理监管,促进快递业发展新提升
1.强化法治规划建设。推进依法治邮,强化快递业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引导企业守法经营、加强自律,为快递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法治环境。将快递业发展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相关规划衔接,优化快递业空间布局。编制发布《武汉市邮政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武汉市邮政快递设施专项规划》。(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提升监管能力。完成市邮政业安全中心建设工程并实现常态化运行,充实行业服务与监管力量。落实寄递安全管理属地责任,健全寄递安全监管体系,推进寄递网格化管理和联防联治。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基础建设,提升信息化监管能力。综合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智能监管、联合监管等方式,提升治理的公正性、精准性和有效性。落实重大活动安保、应急处置管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障任务,实行安全管理创优考评机制,建立起联防联治的寄递渠道安全综治体系。到2022年底,安检机联网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各区人民政府,市邮政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
3.持续推进绿色邮政发展。鼓励绿色环保包装材料应用,研发推广使用可降解的胶带、包装袋和环保填充物等物料辅料,鼓励技术装备改造更新。推动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探索简约包装,减少二次包装。推广周转箱、循环中转袋循环利用,加强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置管理,打造快递绿色发展示范项目。持续推进生产运行中的节能减排,合理配置各类运输方式,加快运输周转速度,提升运输装载率。鼓励快递企业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电动车和满足更高排放标准的燃油汽车,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到2022年底,建成快递绿色示范网点100个,绿色示范分拨中心10个。循环中转袋使用95%,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的快递网点达到100%,新增和更新的邮政快递配送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达到100%。(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城乡建设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形成全面深化建设“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工作合力。建立由市邮政管理局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创建中的重大问题。各责任单位要围绕创建目标和任务,结合本单位实际,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强化责任落实。
(二)加强资金保障。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运输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9〕33号)精神,建立财政扶持机制,落实属地配套资金。继续将快递业发展奖补资金纳入市级财政预算。深入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武政规〔2019〕15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市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武政规〔2019〕9号)等文件精神,为快递基础设施建设、车辆便捷通行、人才建设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
(三)营造良好氛围。加强舆论引导,做好创建快递示范城市各项政策的解读工作,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着力宣传一批快递工程示范项目,展示武汉饱含活力、更具潜力、独具魅力的“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形象。